村网通总站 延贡村 619496.nync.com 欢迎您!
图注:谢旦如青年和中年时期留影
这是一位极为普通的人。他不是作家或诗人,虽然参加过“湖畔诗社”,出版过诗集《苜蓿花》,但还是他自己花钱出版印刷的。他甚至算不上是个知识分子,虽然家有藏书万册,开过两家书店,办过出版社,但他十五岁就奉母命到父亲遗留的钱庄里打工学徒,成为一个家境殷实的金融家。而所有的文学爱好、文化知识都是靠自学得来的。但他有着中国文化人最可宝贵的品德:重情义,爱朋友,讲义气。为了朋友,两肋插刀;为了承诺,千金散尽;为了情义,险丢性命。他叫谢旦如,又名澹如。今天知道他的人不多了。笔者曾采访他的家人,得知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。
小人物何以能载入史册?
1931年,瞿秋白被解除了一切职务。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,他没有正当职业,只靠党派发的微薄津贴过日子。离开中央后,他化名林复,剪去长发,留了一个板刷头,换了一身工人装,搬到了大西路(今延安西路)两宜里一个工人聚居区过生活。但无论怎样乔装打扮,都改变不了他浓浓的知识分子气息。更要命的是他的夫人杨之华,从小家境富裕,现既要出去打工,还要操持家务,与左邻右舍打交道,几乎天天发生矛盾,时时发生争吵,被国民党当局发现、被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。
4月下旬的一个傍晚,茅盾夫妇来到瞿秋白家,杨之华忙着炒菜,他们刚刚坐下准备开席,突然交通员匆匆赶来,交给瞿秋白一封信,信很简单,只有一行字:你们的母亲病得很厉害,快回去看看。瞿秋白知道,这是中央出大事了,让他们立即转移。于是难得准备的佳肴也顾不上吃,便匆匆送走了茅盾夫妻,与杨之华一起提了个小皮箱,搬到了杨之华的亲戚家住了一晚。第二天一早再次转移,住到了愚园路树德里茅盾的家中。事后才晓得:顾顺章在武汉逗留被捕,随即叛变,整个地下党中央遭到了大破坏,瞿秋白还是周恩来在安排中央机关大转移时,特意让陈赓派人专程去通知的。
对瞿秋白的到来,茅盾非常热情。他特地让自己的孩子把床让出来给瞿秋白夫妇睡,让孩子在地板上搭铺。但毕竟不方便,更重要的是,茅盾家就一个三楼大厢房,如果有人来,瞿秋白夫妇连躲的地方也没有。这一天,“左联”的负责人冯雪峰来茅盾家送刚刚创刊的“左联”的机关刊物《前哨》。瞿秋白就托冯雪峰替他找一个“可靠的”“可以较长时间居住”的地方。瞿秋白对冯雪峰讲:因为他身体不好,党中央已同意他休息一段时间。顺便他也准备写点东西,翻译一些苏联的文学作品。冯雪峰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说:可以,我知道有这么一个可靠的关系。
于是,一位名不见经传的“小人物”谢旦如将因为他的担当被载入史册。